5月29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合学习(扩大)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保护、研究、利用文化的能力水平。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西华师范大学蜀道研究院院长蔡东洲应邀作辅导报告。县委书记李玉甫主持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天泉、县政协主席王茂生、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杜轻舟参加学习。
会上,蔡东洲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推进通江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通江古道概况、通江古道遗存、遗存保护利用”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通江文化建设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并为传承发展通江文化提出了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会议指出,通江历史悠久,历史名人众多,红色文化富集,这不仅是通江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无穷动力。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意义,以通江县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掘阐释通江历史文化,严格执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文化遗产保护“点位责任制”“离任审计制”,扎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要强化宣传普及。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分体现“根植传统、对话现代、激发共鸣”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表达方式,充分引发共情共鸣。要聚焦通江“红、绿、古、特”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针对不同受众特点,采取分众化手段,提升宣传普及效果。同时,要用好用活媒体资源,发挥本地主流媒体和各类自媒体作用,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合作,形成内外宣传矩阵。要注重同融共进。要整合历史文化遗产、各类展馆场地的事业资源,开发文创产品,引入夜间商演、文创集市等,做到资源互通,既保护文化根脉,又创造经济收益。要通过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将文化产业中的VR、AI、裸眼5D等技术应用到惠民文化服务,提升服务品质。要服务重构,借鉴“成都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模式,集中文化馆、图书馆等管理和服务外包、文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等社会各类文化服务,以“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的方式,搭建政府、社会力量和群众之间的信息沟通、采购服务平台,有效促进政府与广大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立合作关系。
就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进一步认清复杂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把握在手上,确保行业领域的意识形态绝对安全。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党委(党组)的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做到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主动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抓隐患、抓苗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把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实到阵地管理之中,树立管行业必须管意识形态的理念,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网络阵地、文化阵地、学校阵地、宗教阵地、社科阵地等的管理;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让更多的正面声音占领阵地。
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家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毛浴镇镇长、松溪乡乡长,县属学校、医院、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