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协商之声遍天府

 

协商之声遍天府

——四川省政协探索实践“有事来协商”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韩冬 通讯员 郭健

 

“有用得很!我们年初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剧专社区居民李桂英指着门外刚刚更换的供电线路高兴地对记者说。5月初,记者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江安镇剧专社区采访时看到,联系该社区的县政协委员一进入社区,正在休闲的群众便纷纷围上来,热络地和委员们攀谈起来,有反映小区停车难的,有反映周边活动场所不够的,也有来问询怎么申请安装电梯的……当记者询问,为何要向这些并无决策权的政协委员反映问题时,热情的李桂英脱口说出了答案。

这一幕正越来越普遍地在四川各地出现。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见政协委员履职的身影、当地居民踊跃参与政协协商的热烈场景。政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这一池清水被彻底激活。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有事来协商’取得了助发展、惠民生、聚共识、促和谐的明显成效,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和效率。”在5月28日四川省政协召开的全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会上,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对全省三级政协组织创新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所取得成效给予高度赞扬。

■ 政协总动员

5月10日,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崔保华率专题调研组走进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一里坡社区,这里正在召开一场有关打造特色商业街的“有事来协商•众事好商量”小微协商。调研组对区政协采用“院落会”“坝坝会”“茶桌会”等开放协商形式,突出协商平台“离问题很近、与群众很亲”特色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20个区(市)县政协开展各类‘小微协商’140余次,参与人数1900余人次……”在接下来的座谈中,成都市政协主席张剡向调研组详细介绍。当得知双流区东升街道通过“有事来协商”解决欧城花园小区治理中许多老大难问题时,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崔保华表示,全面开展“有事来协商”工作,是省政协党组确定的今年三件大事之一。从3月份开始,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按照省政协党组安排,分别赴全省各市(州)展开调研,对市县政协“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从调研收集的情况来看,各市(州)政协均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政协《关于全面开展“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研究制定了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主席挂帅、分管副主席主抓、其他主席会议成员参与的领导机构和推进工作的常态机构,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政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同时,“有事来协商”工作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平台在一线搭建、调研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协商、思想在一线引领、共识在一线形成、力量在一线汇聚”的工作格局。

■ “连心桥”

“‘有事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谈及工作开展前期遇到的最大困扰,不少县(市)政协主席都有过此疑问。

“既然是‘小微协商’,就一定要聚焦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来。”荣县政协主席邹崇霞感受颇深。她介绍,针对基层政协力量偏弱、政协委员偏少的现状,县政协把全体委员按界别编入专委会、下派到联络组,以基层联络组(点)为纽带,开展“五个一”履职活动、“有事来协商”活动,解决了一些困扰基层群众多年的现实问题。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协商活动中,委员们表示,“更有价值感、存在感”。更让人欣喜的是,广大群众、基层干部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成都、攀枝花、泸州、广元、遂宁、乐山、宜宾等市各区(县)政协组织均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建立了乡镇(街道)或片区政协工作联络委(站、小组),拉近了委员与基层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到政协就在身边。

先后召开5次推进会、4次现场观摩会、2次委员集中培训会,组织编印《全面推进“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泸州实践》……去年3月就开始致力于在全市范围推广“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工作的泸州市政协主席田亚东表示,除了要让政协协商机制扎根到基层,更要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帮助解决基层党委政府的痛点、难点、堵点,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疏解情绪、排忧解难、凝聚共识,成为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该市纳溪区金凤村枇杷“销售难”、合江县尧坝古街群众夏季“用电难”、龙马潭区回龙湾社区576户居民“用水难”等500余个“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大大激发了群众的自治活力,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广泛点赞。今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在泸州调研时,专门作出批示“泸州市‘有事来协商’工作抓得好、有成效”。

■ 深入人心

热闹的五一假期虽然结束了,但是绵竹市清平镇院通村依然游人如织。不少游客说,除了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这里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也是让大家流连忘返的原因之一。

院通村旅游服务意识的提升正是源于一次次“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的召开。自2020年8月第一次协商议事会召开以来,院通村成立了旅游民宿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民宿管理规定、规范了停车位管理……

每一次议事会的召开,村民杨英都是最积极的一个。她告诉记者,“以前,政府要推进某项工作时,就直接发个通知,我们只能执行,简单粗暴”。而现在,市政协在村口建起了“村民议事会”,由市政协委员牵头,定期邀请村民、相关人士,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院坝协商”,达成一致后再报送党委政府形成正式文件。“这样的决策,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大家拥护,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杨英说。

“经过2年的实践,‘院坝坐好好说,大家事商量做’已深入人心。”绵竹市政协主席樊晓鹏介绍,“院坝协商”让群众心气更顺了、乡村发展更好了、社会大局更稳了,近两年,绵竹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持续提升、信访量持续下降,指标排位均列德阳市第一。他透露,市政协正积极探索将村社区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开展“院坝协商”作为必选项。同时,按照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工作规范,推动“院坝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院坝协商”正行稳致远。

“我们注重发挥乡贤委员和乡贤的叠加优势,聚焦基层治理的焦点和短板,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通江县政协主席阎丕川的做法开了四川的先河——2019年,经报请市委同意,通江县在全省创新设立了政协“新乡贤界”,并吸纳8位乡贤委员。通江县被省政协确定为“有事来协商”工作试点单位后,县政协又开始积极探索乡贤参与政协协商的实践:把239名委员和198名乡贤下沉至乡镇(街道)参加小微协商,并将乡贤代表作为协商活动召集人之一,组织委员、群众等有序开展协商活动。县十大杰出乡贤屈全飘和委员李金勇等围绕做大做强通江银耳产业持续开展协商服务,带动了8000多户2万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4月底,全省政协已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1570个,组织小微协商843次,提出4953条意见建议,委员参与7454人(次),覆盖992个乡镇(街道)。达州市“微协商话民生”、内江市“甜城协商会”、威远县“同心圆协商会”、九寨沟县“九寨议事堂”、甘孜州“帐篷协商”“围炉协商”“马背协商”等一大批小微协商品牌在天府大地叫响,政协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有事来协商’在基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有事来协商”工作推进会上,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再次勾勒出“蓝图”:要努力将“有事来协商”工作打造成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力基层治理、服务治蜀兴川大局的专业化品牌,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制度化平台,成为政协走进基层、委员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自《人民政协报》2021年6月5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