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群众获得感 提升社会满意度

增强群众获得感  提升社会满意度  

努力把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抓出成效  

——在通江县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通江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闫丕川  

2017919日)  

 

 

同志们:  

经县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通江县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会议,旨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启动实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前面,刘显鸣、尹仕红副主席分别宣读了有关文件,县民政局、县文广新局、铁佛镇、两河口镇4个单位的负责人和唐林、赵登高、周红梅3位同志从不同侧面作了发言,他们的发言特色鲜明、贴近实际,可以说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值得充分肯定。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重要意义。 乡贤,顾名思义,即乡间贤能,通常是指在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被当地群众所推崇敬重的贤人,他们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是基层组织的特殊依靠力量。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实现教化乡里,涵育乡风,促进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是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在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文件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今年中央又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新乡贤文化”的要求。近几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提出提案,建议将乡贤文化纳入“文化自信”的基础工程,做好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因此,乡贤文化在全国“两会”期间受到了热议和广泛关注。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不下县,县级以下的广大乡村,主要靠自治,而自治的主力军就是乡贤。一些地方能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就是通过乡贤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及时化解了民间的很多矛盾,并带头办一些公益事业,既受百姓拥戴,也受朝廷的赞赏。所以,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既要继承和发扬,又要创新和发展,以此确保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二是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是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提升群众满意度的迫切需要。 乡贤文化的精神底蕴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有重要意义,而且就社会价值而言,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通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发展纵比变化大、横比差距大,发展不足、发展缓慢、发展滞后仍然是我县最大的县情。特别是当前,脱贫奔康的战鼓催人,富民强县的任务逼人。市委书记罗增斌要求我县干部群众要“弘扬红军精神、迈步新的长征,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这既是工作目标,又是具体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在这推车上坎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尽快实现振兴发展。但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如有的地方,项目投入太少,发展严重滞后,群众没有获得感;有的地方缺乏致富产业,群众脱贫困难,若不注意很容易走入“被脱贫”或“脱贫又返贫”的怪圈;有的地方风气不正、干群关系紧张,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有的地方信访居高不下,群众满意度不高。特别是2016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测评结果,我县在全省全市排名靠后,这个名次背后既有发展滞后的原因,又有工作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基层治理需要加强等因素。为此,我们必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为抓手,通过发挥乡贤作用,引领社会风尚,助推乡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跨越,为弘扬红军精神、迈步新的长征,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凝聚起强大合力。 三是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是县政协落实县委要求、服务通江发展的具体体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原则。今年来,县政协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在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坚决维护核心、紧紧围绕中心、广泛凝聚人心、保持韧劲恒心的工作思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创新履职,真情为民,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坚持履职为民、助力脱贫攻坚,创新民主监督、“动真格”的民主评议,大力铸魂提能、树好政协形象,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提升社会满意度,建立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军精神、助力老区发展”为主题的“五山”(大巴山、井冈山、宝塔山、大别山、祁连山)地区政协联谊对话机制等工作,得到了省市政协领导和县委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四川政协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巴中日报等报刊和网站重点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在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时代考验面前,扩大团结面,增进共识度,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县委要求启动实施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工作,既是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又是对县政协履职为民的充分肯定。为把这项工作做好,经请示县委同意,我们上半年就组织了几个考察组到了有“全国乡贤文化之乡”之称的浙江上虞、广西北流和走在全国前列、取得较好经验的安徽宿松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带了回来,并及时向县委作了专题汇报。同时,我们结合通江实际,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目的就是要把通江历史上的乡贤的感人事迹总结好、把通江新乡贤的作用发挥好,使乡贤文化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为助力脱贫奔康、强化乡村治理、提升社会满意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厘清思路、务实举措,切实把握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有力抓手。 弘扬乡贤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建设工作。只有把乡贤文化做“精”做“活”,才能使之真正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金钥匙”、促进乡村治理的“催化剂”、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动机”,因此,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明确抓手,务实推进。 一要培育一个组织。 乡贤是乡村社会的精英,是保证乡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力量,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也是乡村自治的实践者,更是乡风文明的引领者。如何把这些乡贤评选出来,把乡贤作用发挥好,关键在于群众公认度和社会影响力。为此,我们要培育一个民间社团组织,也就是要成立通江乡贤研究会,在通江县乡贤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下,相对独立开展工作。首先,通江乡贤研究会的组成人员必须选配好,这是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具体实施乡贤文化的研究与学术交流、搞好乡贤评选、组织出版乡贤文化研究刊物、开展乡贤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其次,各乡镇要成立乡贤研究分会,配合通江乡贤研究会做好乡贤工作,主要任务是组织联谊、增进乡情,加强联络、听取乡音,推荐乡贤、参与乡事。这样就把评选乡贤的权利交给群众,通过群众举贤,选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热心敬业、群众公认的道德标杆和社会榜样,如果没有群众参与和认可,这项工作就会变味走样。 二要抓住两条主线。 乡贤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相契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文化,因此,既要发扬传统乡贤品格,又要凝练现代乡贤品格。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夯实传承发展根基。通过史料研究,把通江“三李”(李蕃,李钟壁,李钟峨)和通江“十大将军”等历史乡贤宣传好,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搜集,去芜存菁,搞好家风家训的完善提升工作,把启迪童蒙、励志劝学、明德向善、富有影响的家风家训文化精髓提炼出来,融入到乡村治理,充实村规民约,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谋求创新发展突破。要组织力量,通过干部下乡访贤、基层群众荐贤、礼贤下士拜贤、深入基层寻贤、优化环境招贤等方式,注重发挥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地创业人士、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外来企业家等的引领作用,在挖掘整理传统先贤思想精神基础之上,培养一大批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 三要开展三项活动。 首先要开展乡贤培树活动, 要围绕树乡贤、学乡贤、用乡贤,把乡贤选出来、树起来。要严把乡贤质量关,每年组织一次乡贤评选活动,乡贤必须是拥护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家乡,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家风纯正,邻里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公认度高,无违纪违法行为和其他不良记录,对社会公众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社会贤达。整个评选工作,要依托通江乡贤研究会和各乡镇分会,采取推荐、评选、公示、认定的方式进行,必须严格标准、层层把关、宁缺毋滥。其次要开展乡贤文艺创作活动,要丰富乡贤文化元素,出版一批乡贤文化研究丛书,编写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巡回演讲,形成乡贤队伍明星闪烁、群星璀璨的榜样效应。其三要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活动,要创新乡贤传承载体,通过乡贤文化“四进”活动,营造人人学习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乡贤文化进厅堂,就是要以孝道文化为基础,以“家风家训”为载体,通过“晒家书传家风”“讲家训倡新风”“家训族规诵读会”“孝星”评选等活动,涵育重德家风;乡贤文化进课堂,就是要以“乡土教育”为载体,让“乡贤文化”走进校园,培树崇文学风,引导青少年孝老爱亲、尊师重道、见贤思齐、励志成才,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乡贤文化进讲堂,就是要以“道德讲堂”“农民夜校”为载体,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基层群众这个“绝大多数”,让全县上下敬乡贤、学乡贤、颂乡贤、做乡贤,从而引导社会风气,自觉提升道德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服务能力;乡贤文化进礼堂,就是要以“群众文化”为载体,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作为宣讲乡贤文化的重要阵地,把乡贤文化和乡贤精神转为口耳相传的话语引导,引领文明新风;在通江县政协门户网站、《通江文史》开设乡贤文化专栏,成立“乡贤宣讲团”,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乡贤文化宣传,讲有温度的故事,使其潜移默化地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淳化质朴民风的目的。 四要建立四种机制。首先要 建立乡贤评选机制, 要在通江县乡贤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要制定好通江乡贤研究会章程,明确入会条件、职能职责,使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乡贤评选办法,明确乡贤评选标准、规范评选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严格执行乡贤管理规定,明确准入条件,建立退出机制,确保乡贤队伍的纯洁性和认可度。其次要建立乡贤服务机制,要根据在乡乡贤、离乡乡贤、外来乡贤的具体情况,主动对接,热情服务,让在乡乡贤有责任感,让离乡乡贤有归属感,让外来乡贤有认同感。其三要建立乡贤参事机制,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的平台,鼓励品行正、威望高、口碑好的新乡贤做好宣传县委和县政府决策部署、协助基层组织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民主监督村(社区)事务、引导乡风文明等群众性工作,以嘉言懿行垂范乡民邻里,提升群众满意度。其四要建立乡贤礼遇机制, 鼓励支持符合条件、有参政议政能力的新乡贤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各级基层组织把符合条件的新乡贤纳入后备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让乡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着眼长远、抓好当前,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的良好开局。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抓好当前,务求实效。 一要明确任务。 通江县乡贤工作指导小组要尽快完成通江乡贤研究会成立相关事宜,并指导完成工作制度的制定和首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的选举工作;通江乡贤研究会要按照时间节点制定通江乡贤评选办法,并切实抓好2017年乡贤评选工作。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因为这次评选是首次评选乡贤,倍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只能成功,不能失误。各乡镇要落实一名领导负责抓好此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抓好乡贤参事会试点工作,积极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开创群众办事、矛盾调解、信息咨询、致富求助“四不出村”的新模式。 二要统筹协调。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看似是虚功,其实要实做,特别是乡贤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单位既要履职尽责,又要加强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要相互配合,防止各自为政。要大力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 三要强化保障。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既要做好必要的工作保障,又不能不切实际、贪大求洋、提过分要求、乱摆摊子、留下“后遗症”。县政协将积极向县委汇报,争取县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特别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形式开展活动,高标准搞好乡贤评选,努力以一流的工作效果让组织认可、让群众满意。    

同志们,“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创新发展乡贤文化,非一己之力、非一日之功就能见效,需要集众人之力、集大家之智,这样才能凝聚发展正能量,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社会满意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