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协报:“有事来协商”的通江实践

(点击图片查看来源)

“有事来协商”的通江实践

“通江县政协开展的‘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找准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在日前召开的巴中市政协四届第十九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主席朱冬对通江县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表扬,并要求全市政协系统学习借鉴。

通江县政协是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16个试点单位之一。去年以来,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专”的定位,突出“专”的职能,不断探索创新协商形式,丰富协商内容,为基层社会治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小微协商”+“乡贤协商”

解锁基层治理新模式

“我们小区有的地方没有消防设施,有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楼道通道不畅,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前往救援”……2019年11月,县政协组织10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城区10个社区,围绕居民小区服务管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为促进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县政协组织召开“有事来协商”提升县城居民小区服务管理水平专题民主议事会。“大多数居民小区、独栋楼房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小区或楼院事务无人管、无人过问”“楼顶被私人上锁使用,有的甚至违建搭棚”……面对来自县城各社区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的现场提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

“选题好、组织好、效果好,达到了理顺情绪、凝聚共识的目的。”省政协地方政协联络委员会主任李华锋在现场观摩后表示,通江县政协为全省“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值得点赞。

“我们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共收集问题321个,对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车辆乱停乱放、小区管理、消防安全等十个方面的问题,及时向县委作了汇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供县委决策参考,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县政协秘书长熊文明说。

除召开民主议事会外,通江县政协在“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中还充分发挥乡贤作用,积极助力乡村基层治理,通过政协把方向、乡贤唱主角、委员强引导,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真正实现了“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

“从小切口见大格局,通过小事情收获大成效。”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史国旭在通江县调研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工作时表示,通江县政协把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和“小微协商”有机结合,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

“专题协商”+“集中协商”

畅通社情民意新渠道

3月23日,通江县政协召开通江县行政区域调整改革专题协商会议。“建议被撤乡镇保留便民服务中心,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会上,杨永洪委员的发言引起与会委员强烈共鸣。

委员们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广泛协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在通江县已成为常态。

为助推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发展,4月22日,通江县政协召开通江银耳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采取面对面协商的方式,靶向问诊,力求实效。“外地袋料银耳冒充通江段木银耳在市场上销售,影响通江段木银耳声誉和市场占有率。”一家银耳企业代表说。“我们将迅速制定通江银耳标准体系,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该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表态。“开展此次专题协商,有助于净化通江银耳市场,维护品牌形象,对于推动通江银耳产业做大做强具有积极意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力滔说。

像这样的专题协商,通江县政协在今年的年度协商计划中至少安排了15项。

为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方便“下情上达”,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近年来,通江县政协每年都在全会期间组织召开集中协商议政会,邀请县政府领导面对面听取委员议政建言,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

为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通江县政协坚持“不建机构建机制”,通过搭建协商大平台,构建“1+2+4+X”协商体系,即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体会议集中协商,2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4次主席会议重点协商,以及“X”次专委会对口协商、委员界别协商、乡镇政协联络组自主协商、乡贤参事会恳谈协商等小微协商,保证协商频次。县政协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工作的意见》,从制度层面规范监督协商程序,推动“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县政协创新履职的新“名片”。□杨鑫兰杜甫本报记者任薇 (转自《四川政协报》2020年7月9日01版)